一身橙装承三代荣耀 两枚奖牌映救援初心 ——专访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获奖者高本龙
近日,笔者有幸见到了在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中载誉而归的高本龙。彼时,他身着橙色救援制服,虽身形较上次见面更为瘦削,但赛场上的锐气依旧。此次竞赛,他凭借出色表现,斩获“钻探组综合技能二等奖(全国第二)”“钻探组战斗员个人全能三等奖(全国第五)”。谈及备赛与竞赛经历,他的语气中既有踏实坚持,又藏着不轻易言说的柔软。

从选拔到集训:淬火成钢之路,不敢有半分松懈
今年7月,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的消息传来,高本龙便踏上了充满挑战的征程。想要站上这个全国性赛场,第一步便是闯过山西特勘队的内部选拔关——从下设中队仅挑选8人代表队伍参赛。148中队始终注重“平战结合”的训练模式,尽管日常训练频繁,且高本龙个人素质出众,但他仍深感压力巨大。高本龙对竞争有着清醒认知,他告诫自己“并非拿到名额就万事大吉,备赛期间,没人敢松劲,也舍不得松劲。”
这份“不敢松劲”,化作长达两个月的封闭式集训。团队租下一处场地,队员们的生活在晨光与器械声中展开。每天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高本龙便和队员们踏上跑道,进行三到五公里的体能训练,这是雷打不动的开场。早饭需赶点吃,慢一步就只能饿肚子。饭后时间更为紧张,有时围绕仪器练习拆卸组装的默契,有时反复调试泥浆的配比。“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倒也不觉得累。”高本龙说道。
集训期间,队员们仅在中秋节回过一次家。国庆期间,大家也自发放弃休假,留在场地继续训练。让高本龙格外暖心的是,一四八院有限公司董事长、148中队副中队长原文涛专程来到集训场地看望大家,带去组织的问候,关切询问训练进度、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公司的全力支持让高本龙斗志昂扬,在他看来,旁人眼中的辛苦不过是“该做的事”,但身体却诚实地反映出疲惫——他瘦了,连熟人见了都要多问一句。谈及身材变化明显的原因,他坦诚回答:“一是训练强度大,二是思想压力大。”这份压力承载着多重责任——为地勘局、地质集团、山西特勘队争光,为一四八院有限公司和148中队争气,也给自己一个满意交代。正式比赛那天,为减轻高本龙的压力,董事长、副中队长原文涛专程赶到现场为他助威加油,并安慰道:“能不能拿到奖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把自己平时训练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每一次比赛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正是这句话,让高本龙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最终取得佳绩。
伤病与遗憾:85分自评背后,是不言弃的坚忍
当被问及对自己表现的评价时,高本龙给出了85分的答案。“还有提升空间,也有遗憾。”他顿了顿,说起那段差点让他放弃的日子。常年在野外工作的经历,让他落下了一身“老毛病”:左腿和腰时常疼痛。以前条件艰苦,负重爬山、轮值夜班是常事,冬天山里的寒风能穿透几层棉裤,腰腿长期处于劳损状态。“集训时本想忍忍就过去,没想到中途犯了旧疾,断了几天训练。”
那几天,高本龙陷入了自我怀疑:“总觉得自己拖了大家后腿,甚至想过放弃。”好在信念支撑着他没有停下,他主动寻求医疗帮助,短短两天后,又咬着牙跟上了队员们的节奏。“所以我说没百分百投入,耽误了几天,不然或许能更好。”他说这话时,没有过多抱怨,只像在说一件平常事,但那份与伤病对抗的韧劲,早已藏在语气之中。


这份坚持,他从未向家人提及。每天训练结束,他会准时和妈妈、爱人打视频电话,屏幕那头的家人总说“你瘦了”,劝他回家,甚至要给他点外卖,他都笑着拒绝。“关心则乱嘛,他们本来就担心我吃不好睡不好,如果说了腰腿疼,不是更让他们揪心?”高本龙的声音变得柔和,“那段时间我知道自己在为什么努力,可他们不懂这个比赛的分量,想想也挺委屈他们的。”
家人与传承:三代地质荣光,铸就血脉橙色情结
直到获奖的消息传来,这份“委屈”才化作了家人的骄傲。“我爱人把好听的话都说遍了,我妈更是在亲友群里到处炫耀。”高本龙的笑意藏不住,最让他触动的是父亲——那个不善言辞的老钻工,却最懂这份荣誉的重量。“我爸以前也是地质工作者,我爷爷也是,算下来我是第三代地质人了。”他说,父亲知道竞赛项目的难度,所以那份高兴,不用多说也能懂。
这份对“钻机”的情结,早已融入高本龙的人生。在成为应急救援队员前,他是一名消防兵,穿的就是橙色制服。“我舍不得脱下这身橙。”他摸了摸袖口的布料,语气中满是珍视,“这个颜色,这身衣服,让我觉得光荣,也觉得踏实。”从消防兵到救援队员,身份虽变,但那抹橙色承载的责任始终未变。
收获与期许:奖牌之外,是星辰大海的新征程
除了那两枚沉甸甸、闪耀着荣耀光芒的奖牌,此次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还为高本龙带来了更为珍贵且意义深远的收获——与全国各地同行深入交流的宝贵契机。
在此之前,高本龙技能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日常的刻苦训练。然而,当面对复杂多变的工况时,他偶尔会陷入“经验盲区”,犹如在迷雾中摸索前行,却难以找到与外界同行共同探讨破局之法的机会。而此次竞赛间隙,来自不同省份的救援队员们围坐在一起,手中攥着沾满油污的笔记,热烈地讨论着一个个“硬核”话题。从不同地质条件下钻探设备的调试技巧,到如何根据岩层湿度动态调整泥浆配比;从突发卡钻时的应急处置方案,到长时间作业中体能分配的最优策略,每一个话题都直击救援工作的核心要点。“以前遇到难题只能自己琢磨好几天,这次跟同行伙伴们一聊,好多困惑当场就通了!”高本龙说起这段交流经历时,语气里满是兴奋与激动,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同时,这份收获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咱们目前的装备库里,像定向随钻仪这种能大幅提升复杂地形救援效率的设备还没配齐,遇到深部钻探任务时,精准度和速度都不占优势。”他认真地说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耳根,眼神中透露出对提升救援能力的渴望。他清楚地意识到理论知识是自己的短板,还需要不断精进学习。“总之这次比赛对我来说也是摸索进步方法的一个过程,下次比赛我还会参加,争取那个时候专业能力再上一个台阶。”他坚定地表示,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决心。
采访结束时,夕阳的余晖正温柔地落在那身橙色制服的肩章上,将高本龙的身影勾勒得愈发沉静。这抹橙,从他青春的消防岁月,一路浸染到如今的矿山救援生涯,始终未变。它是初心,是使命,是一四八院有限公司老一代地质人心手相传的深情,更是一卷由三代地质人共同写就的家书——从祖父用简陋工具丈量大地,到他以现代技能征战全国赛场,一代代地质人的坚守与求索,最终都织入了这抹温暖而坚韧的色彩之中,成为地质精神生动的见证与传承。
放眼更广阔的天地,这抹橙,早已超越了个人。在深井之下,在钻机之旁,无数如高本龙一般的应急救援者,正以这身橙衣为誓。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却秉持着同一份信念:以精湛技艺为盾,以生命责任为矛,在危机边缘筑起一道守护平安的橙色长城。
于是,这片奔涌的“橙”,早已超越职业的范畴,升华为山西省煤炭地质一四八勘查院有限公司的精神旗帜。它彰显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如磐初心,闪耀着“向险而行、专业奉献”的使命担当,最终凝聚成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坚实、最温暖的底色。